八小时的生命移植 多学科的爱心接力 郑大一附院成功完成华中地区首例、 国内第二例肝肺联合移植

2022-03-16

 

3月14日

郑大一附院外科ICU病房内

50岁的患者冯某顺利撤下ECMO

在呼吸机的辅助下慢慢恢复自主呼吸

这位

华中地区首例

国内第二例  

肝肺联合移植患者的生命

终于重现了曙光

 

而这背后

是郑大一附院强大的器官移植中心

及MDT团队的专业和坚守

为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之光!

 

肺移植技术与肝移植技术难度大,是器官移植手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医学技术。而肝肺联合移植手术难度极高,在国内仅有一例相关报道。可即便如此,该技术的开展对终末期肺疾病合并肝脏疾病的患者而言,却是生命的希望。

 

 

生死一线

肝肺移植是唯一存活希望

2月19日

 

“滴嘟……滴嘟……”

伴随着救护车的声音,50岁的冯某被紧急转送至郑大一附院。原来冯某出现了呼吸衰竭的情况,已经无法自主行走,病情十分紧急。

 

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为冯某采取了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抢救的双吸氧措施——用两根吸氧管同时进行鼻孔吸氧和面罩吸氧。

 

在高流量吸氧的状态下,冯某的血氧饱和度只能维持在88%左右(正常人在不吸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正常值大于96%),生命危在旦夕。

 

病人病情严重,需要尽早治疗。病人入院后,肺移植的赵高峰教授团队立刻为冯某全面检查,这一检查,给在座的医生出了一个大难题。

 

原来,

冯某除了患特异性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困难之外,更糟糕的是冯某喜爱饮酒,3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要喝酒,肝脏不堪重负,转化成了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再加上他特异性肺纤维化多年混合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仅仅做肺移植或者肝移植手术都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尽快进行肝、肺联合抢救性移植手术。

 

术前讨论 

多学科联合共同应对“拦路虎”

 

虽然郑大一附院器官移植团队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但是肝肺联合移植手术在国内只有过一例,大家都没有相关的经验。

 

面对这样一台高难度的手术

如何合理安排手术流程

如何把握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期间将会遇到那些技术难点

如何应对这些技术难题

 

这些“拦路虎”对器官移植的专家和医院MDT团队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生命面前,一切困难都挡不住郑大一附院专家们救治病人的决心,他们心底暗暗发誓,顶着再大的困难,也要为患者创造出生命奇迹!

 

为了顺利完成手术,院党委高度重视,医务处前后组织了三次大会诊。在第三次院内大会诊中,郑大一附院强大的器官移植中心及呼吸科、消化科、感染科、免疫科等多学科团队针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开展了多次多学科讨论,为其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并就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意外情况准备了预案。赵高峰教授也多次组织术前讨论,为患者可能出现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术前准备做了充分论证。

 

爱 心 接 力担起重任的生命摆渡人

3月10日 

冯某终于等到了爱心捐助者——

一位南阳籍捐赠者的肝脏与肺脏。

肺与肝是十分“娇嫩”的器官,非常容易受到损伤,特别是肺脏,当它离开人体后,必须要在6-8小时内进行移植,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存肺的功能,因此,移植手术要分秒必争。

时间紧迫,医院迅速派出肝、肺移植团队连夜前往南阳维护、评估并摘取器官。这些生命的摆渡人勇敢挑起生命的重担,不负众望,顺利将器官带回了医院。

 

3月11日

八小时的生命移植

开胸手术

 

早上7:30,冯某被推入手术室。

整个移植步骤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必须在ECMO支持下完成。医院团队谨慎选择了VV-ECMO(静脉到静脉),这也是针对重症肺炎应用最广的一个模式。

郑大一附院肺移植赵高峰教授团队和肝移植郭文治教授团队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此次手术需要多个团队的紧密协作,这对医院多学科协作水平是一项巨大挑战。

手术的顺序是先进行肺移植,后紧接着进行肝移植手术,这样对刚移植好的肺的耐受程度是巨大的考验——血氧饱和度指数、肺动脉压力、整个心肺功能的支持水平,这些都要充分预见及干预。

 

上午10时,缜密的术前准备后,肺移植赵高峰教授团队

 

正式为患者进行开胸手术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减少肝肺的冷缺血时间,手术选择了左肺移植。患者胸腔小,胸膜粘连严重,纤维化病肺的切除难度很大,为手术增加了不少困难。

 

中午13点,肝移植郭文治教授团队接过接力棒

 

开始为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 

由于患者肝功能差,凝血功能较差,再加上手术时间长,病肝的切除费时费力……如何控制患者出血量的同时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时间,成了摆在郭文治教授团队面前的一大难题。

 

麻醉科王勇、金峰教授团队,生命支持中心李军、黄明君团队,手术室张增梅、赵海运团队以及输血科杨乾坤团队……多个团队的医护人员全程待命、寸步不离

 

这场通往生命的手术道路上困难重重,医务人员却临危不乱。术前一次又一次的会诊和预案给足了他们信心,他们坚信,一定能打赢这场有准备的硬仗!

 

器官移植进行精细化操作,各团队的齐心协力,合理安排手术流程,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预案……医护团队克服了所有困难,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下午17时许

在多学科的共同配合、紧密衔接下

器官移植团队克服了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历时八个小时

顺利完成了肝肺联合移植手术

 

 

术后救治 ICU团队呵护生命希望

移植手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最终的胜利,排异和术后感染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术后,患者转入外科ICU。

肺移植患者跟肝移植患者的术后治疗均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如何更好地治疗肝肺联合移植手术的病人?这对外科ICU的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手术结束后,冯敏教授团队迅速将患者转运到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心电监护、补液镇静等一系列后续治疗,确保患者平稳过渡危险期,保证其生命安全。

经过ICU全科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及精心护理,3月14日,患者顺利撤下ECMO,在呼吸机的辅助下正慢慢恢复自主呼吸,神志也逐步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迎接冯某的,是新的希望。

 

作者:苏安宁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河南省消化医学学会

确 认